去年有个词“糊弄学”特别火。糊弄当然是不好的,但是也分情况。比如运动员面对不怀好意的媒体提问,选择糊弄敷衍也未尝不可。
最近有感触的是糊弄学的一些正面意义。正如很多人都赞同的,拖延和情绪耗结,很多情况下是完美主义作怪。所以用糊弄学的办法破题,使之作为脚手架,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否则越是追求完美,越是无法行动,最终还是一事无成。
一点记录
去年有个词“糊弄学”特别火。糊弄当然是不好的,但是也分情况。比如运动员面对不怀好意的媒体提问,选择糊弄敷衍也未尝不可。
最近有感触的是糊弄学的一些正面意义。正如很多人都赞同的,拖延和情绪耗结,很多情况下是完美主义作怪。所以用糊弄学的办法破题,使之作为脚手架,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否则越是追求完美,越是无法行动,最终还是一事无成。
中年以后感觉最稀缺的就是时间,特别是整块的、可以静心思考的时间。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。工作与生活之中,很少有条件允许让节奏慢下来。
思考的对策,大概一个是尽可能争取有这样的机会。再就是提高效率,办理事务,或者家务琐事,尽可能挤出时间来。
此外,就是碎片的时间。
很多大的任务确实是占用时间精力,不过也可以尝试分解。比如,午休时间解决大任务当中的一个小问题。
压力有时候来自任务本身,有时候来自任务对情绪的干扰。
总之是没有完美的办法,只能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空间。